◎张阅
《天书奇谭》4K修复版重映,给了大家一个进电影院重看这部1983年童年经典的机会。大家发现,快40年过去,它依然是中国动画巅峰。单是这种从头至尾的纯粹感,就是如今那些商业元素拼凑之物望尘莫及的,而它不徐不疾、丝滑流畅、吸引人一口气看到底的节奏,又是延续反叛权势洗脑却被人物过度抒情耽误的《姜子牙》所不具备的,《天书奇谭》没有后者的迷失感,它从头到尾都承载着那些从十年逆境走来、心思明亮的老一辈动画人的顽皮童心。
1979年出《哪吒闹海》,1983年出《天书奇谭》,1985年出《金猴降妖》,这个速度,以手绘动画长片的拍摄周期看,是很快的。显然,中国动画最具艺术性的时代被迫暂停的时段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帮老先生憋着一股劲,到开放之期,他们积聚的创造力就这样爆发出来。从《哪吒闹海》的决绝反叛,到《天书奇谭》的睿智从容,再到《金猴降妖》的前卫魅惑,中国这批动画片也走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精神历程。
这三部动画长片加上1961年的《大闹天宫》,总有一部是我们的童年挚爱。《天书奇谭》应该是中国元素最为丰富、政治话题最为直接的一部。此番重映有个片尾小纪录片,看完它我才第一次得知,《天书奇谭》最初是英国广播公司拿《平妖传》的故事来跟美影厂合作,美影厂把剧本改到目前的样子,BBC忽然不投钱了,美影厂独自做好这个项目。这个戏外故事也非常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妖传》是先有罗贯中、后有冯梦龙整理民间传说和市井话本,将其改编成的一部古典神魔小说。我们说起罗贯中都说他的《三国演义》,说起冯梦龙则提“三言”或《东周列国志》。《平妖传》在我国的古典文学史上是不太起眼的,所以外国人把它翻出来被咱们记起也是意外的灵感。
对照起来,书里人物繁多,线索驳杂,后半截还牵扯狐妖助北宋的王则起义这种魔幻加史实的故事,包蕾和王树忱在编剧上非常厉害。
第一,他们化繁为简,只摘取三狐妖、蛋生、袁公这五个核心人物,与寺庙和尚、府尹、知县、儿皇帝等人的纠缠也更为清晰。
第二,他们把人物的正邪形象从忠君、起事、平叛之类的陈旧叙事里解脱出来,让大人小孩都能一目了然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蛋子和尚改编成福娃娃一般的孩子蛋生。袁公其实是白猿,这里被设计为普罗米修斯一般要把天上的秘密法术散播到人间的英雄,他形象严肃,气质似白衣书生感的关云长。三只狐妖本有姓名,这里一简化,大家便只凭感觉记他们,老狐狸、美女狐狸、独脚狐狸。公狐狸在原著里就是个残腿子,故名左黜,但电影让他有贪食和单腿蹦跳行走这两个特色,就使这个容易被忽略掉的最没本事的狐狸有了辨识度和趣味。儿皇帝的造型是个平底圆锥,非常滑稽,有可能影响到后来徐克和周星驰在《西游伏妖篇》里对比丘国王的性格及形象设计。
第三,编剧们把成人化的情节改成小孩看表面、大人看潜意的老少咸宜戏。前面说的公狐狸傻乎乎,就爱偷鸡摸狗,这个坏是小孩心理能承受的坏,通篇看下来,不会造成阴影。美女狐狸频频色诱,在府尹那里,娶过来是贪图她的法术,小皇帝就只想想童养媳的意思,也是恰到好处。美女狐狸骗两个和尚她半夜去送香火钱,导致俩和尚夜间打起来,两败俱伤,这段故事,成年人多少能体悟到情色意味,但小孩就只看个“香火”之约,书中对“打一场”也确实是另一番荒诞幽默的成人化处理。知县因为贪财,不只搜刮民众物资和钱财,搞得民不聊生——也启蒙小孩理解贪腐一事从过程到结果的恶性循环——还从聚宝盆里变出无数个爸爸,最后连一个爸爸都没了。这个故事可能与唐代传奇小说《河东记》中的“胡媚儿”将贪心货主的好几辆货车装入瓶中、自身也跳入瓶中的故事有关,货主急而打破瓶,却“求之一无所有”。这种对贪欲富有哲思的描绘,亦甚启蒙。
儿皇帝要狐妖变出大量的鸟,最后被群鸟闹得害怕,要狐妖变老虎吃人,也落得被倒塌的宫殿楼宇砸倒,这说理方式与前述聚宝盆段落相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总之,影片做到了在破除一切权威与迷信之后,又清晰明确地“立”住一些价值。在这个融合中国的街头巫术、神话传说、侠义精神的故事里,袁公是普罗米修斯,会在关键时刻如古希腊剧一般机械降神,他和蛋生的关系又颇似西洋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他最终完成心愿,把济世救人、普度众生的能力传给了蛋生,他在仙界官职微薄,个人意志在最高神面前又是独立的。所谓法术与能力是中性的,到坏人手里就要出祸事,坏人收买人心的法子,只有满足对方欲望这一条,而人的无底欲望终将吞噬本人。那时候的动画人,鼓励人们用能力做有益民众的事,道理虽简单,却是动荡混乱之期可追随的方向。各处寓意,供成年人思量。
除了应该记得王树忱和钱运达这些老导演的名字,我们也该记得丁建华、毕克 、童自荣等老一辈配音演员的名字和他们的技艺,在习惯看原声字幕电影的今天,我们似乎忘了台词用特殊的声音处理所产生的绝妙效果,这次我们重温了这种在当代动画里缺失的声音表现力。
此外,修复版让细微的声音以立体声效果复活在影院,比如蛋生与蝗虫齐飞的声音,是有空间层次感的。这可是当年在电视机前体会不到的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