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条命》
◎灵锤煮海
2018年世界杯期间,泰国清莱府一支名为“野猪”的学生足球队的孩子们,为队友庆生,与教练去附近的著名景点睡美人洞玩耍,不巧当年雨季提前,大雨倏然而至,孩子们和教练被困在溶洞里。来自英国、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救援队、志愿者与当地政府、泰国海豹突击队合作,成功地将足球队成员全部救出,创造了救援史上的奇迹。这一故事就是朗·霍华德执导的《十三条命》的主要内容。
无独有偶,除了剧情片《十三条命》,2021年,金国威和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联合执导了关于该事件的纪录片《泰国洞穴救援》。剧集《泰国洞穴救援事件簿》也将上线网飞,在跨媒介的视角下审视上述文本,千灯互照,其背后的共享价值越发明晰。
《泰国洞穴救援》与《十三条命》各有侧重点,前者重点讲述麻醉救援方案前各方力量的尝试、磨合,尤其突出了救援队的主观感受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感,对于麻醉救援过程则点到为止,并较为明显地点明了中国志愿者的贡献;后者则重点突出了麻醉救援的细节及过程,全片以比较内敛的表演方式和叙事方式呈现出救援队的光辉形象。将二者结合来看,更便于理解这一人类救援史上的壮举,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多国救援人员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凝结为救援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在观看《十三条命》和《泰国洞穴救援》时,时常会“乱入”观看库布里克和大卫·林奇影片的恍惚感。救援之所以成功,除了多国救援人员的精诚合作,最关键的就是来自英国的顶级洞穴潜水专家,他们找到了孩子,想出了麻醉救援的方案,并最终成功付诸实践。《十三条命》将救援核心人物里查德和约翰塑造得较为常规,前者是一个略显孤僻、直率的潜水专家,后者更为敦厚随和。事实上,这一“偷工减料”的角色塑造简化了这场救援奇迹背后的戏剧性力量。
《泰国洞穴救援》中,美国救援队成员对约翰略带调侃的疑问:“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人把洞穴潜水当成乐子?”显然,在常人看来,这是一项怪异的爱好。最终,实施麻醉救援的潜水专家们,就是这样一群“怪诞”的人物。
“怪诞”这一词汇来源于词根“洞穴”,古罗马奥古斯都时代的一批绘画正是在洞穴中被发现,这些绘画的造型被建筑学家维特鲁威称为“怪物”。进而,“grotte”派生出意大利语中的形容词“怪诞”。最初,该词仅用来指代古代纹饰风格,随后,法国作家拉伯雷用“grotesque”一词来描述人体畸形或较低级的一面。19世纪,英国艺术史学家约翰·罗斯金对“grotesque”进行了明确的内涵概括和界定:一方面是可笑的,另一方面是可怕的。
众所周知,无论是影像风格还是艺术意象,“怪诞”是库布里克和大卫·林奇的影像标识。其中一位潜水队员说自己洞潜时,就像在太空中一样,而相应的画面与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中的太空飘浮颇为类似。至于大卫·林奇,《蓝丝绒》中开启故事的意象——耳洞,《穆赫兰道》中收束梦境的蓝盒子里的黑洞都是著名的怪诞影像。以里查德、约翰为代表的救援小组,正是以“怪诞”的方式反抗日常生活中的规训,如约翰从小不擅长交际,不擅长对抗性运动,尤其是在足球强国英国,不擅长玩足球是较为另类和边缘的;里查德和吉姆从小因为性格孤僻而遭受霸凌;还有队员因为身体残疾——左眼弱势,遭受同学欺负,不一而足。他们的共同点是,在黑暗、宁静、自由的洞潜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并反抗“必须要过怎样的生活”的规训,以及同侪集体性的规制。同时,他们也因这种怪诞的爱好找到了同好之间的羁绊。
救援的英雄恰恰是这样一群人,《十三条命》不仅展示了少年们被救的奇迹,施救者里查德也在影片结尾,在孩子家长赠予的祈福手环中,获得了超验的升华。而《泰国洞穴救援》将这一点展现得更为充分,此次的国际洞潜救援队员,都在这一怪诞的爱好中获得了共享的人类价值。如果说,大卫·林奇和库布里克总在悲观反讽的基调中寻找一点积极的价值,那么,难得的是,洞潜这项带有“逆反”性质的“怪诞”运动,在一次罕见的救援行动中获得了极大的正向价值。
《十三条命》《泰国洞穴救援》中,生命、奇迹恰恰因为这样一群“怪”人被联系在一起,它对罗斯金所界定的“怪诞”内涵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可怕的和感人的。“吞噬”野猪足球队的洞穴是可怕、神秘的;它同时又是感人的,泰国前海豹突击队员萨曼以慷慨的品格主动请缨加入救援队伍,并牺牲于此;山下的农民为了救孩子,慷慨地同意将山上的雨水泄于自己的农田,牺牲自己的辛劳收获;麻醉师在救人期间,父亲离世,父子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英国的洞潜专家与泰国海豹突击队、当地政府从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通力合作;多国的志愿者、救援组织彼此信任,各施所长……
无论是《十三条命》还是《泰国洞穴救援》,都表达或渲染了Nang Non山及睡美人洞的神秘。在泰国的民间传说中,Nang Non山是古代一位公主的身体,因为爱情不见容于家族,后与爱人私奔,并因爱殉情。这十三条命的“复生”也被解读为公主与其父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