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少年的你》霸屏的时候,《六欲天》悄悄地来了——带着欲望的名字,却带着没有欲望的眼睛——摄影机不曾看见市场里的钞票,也看不见流量明星的数据,看见的只有挣扎在失眠、焦虑、回忆、忧伤世界里的人们:抑郁症患者和抑郁者。
现实世界里,摄影机对准的是抑郁群体的眼睛;电影世界里,摄影机对准的是祖峰的眼睛:迷茫、困惑、无神,也有着无助。尽管电影里祖峰饰演的警察阿斌无论肢体语言、下意识动作,还是表情、对白,无不从细微之处体现了一名抑郁症患者的特征,但终究属于一位演员的那种自然主义的“表演”。可只有祖峰的眼睛,对于抑郁者来说,只有“自然”而没有主义了。
或许这是导演祖峰对演员祖峰的一种审视,也或许是演员祖峰对普通人祖峰的一种凝望,抑或是梦境祖峰对现实祖峰的一种反省,但我宁愿认为这是一个中年人对一群中年人的注视。影片把主人公抑郁的源头归于爱与罚,把摆脱抑郁的动力归结到内心的自我救赎,或者说把问题的解决寄托在人性与“爱”上,只能说是一种浅尝辄止的探索。这囿于故事本身,毕竟一个警察的爱情与赎罪故事难以承受当下时代症候之重,但幸运的是从主人公的那双永远往下看的眼睛,我们能够去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生活状态,思考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所好奇的是,为何祖峰能够拥有这样的一双“抑郁”式的眼睛,与主人公如此的契合,也许祖峰的眼睛天生就这样,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着很多的迷惘、压抑……你从影片中的这双眼睛里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祖峰:也许不用商业包装和炒作,他这样一位奋斗于文娱圈,从小角色里走出来的中年人,天然地就有着各种故事,仅仅属于他内心的故事。
读懂这双眼睛,也许就会明白这部影片的特点——简单、朴素、冷静。这样的一种无矛盾、无冲突、无表情的淡淡地讲述,再加上无打斗、无性爱、无“激素”的故事,注定《六欲天》不是一部送给所有人的电影。它本身就像一位抑郁症候的中年都市人,渴望着能够透过那双无助的眼睛去洞悉荒漠世界的善良人与智者,静静地去倾听他,也倾听我们自己。
文/本报记者 满羿